English

赛博医学能带来什么?

1999-11-0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马建波 我有话说

赛博医学的研究对象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医学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个领域,严格的说起来它也许还不能算做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毫无疑问的是,它所关注的问题,将会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

如果有一天,当觉得有点不适的你踏进医院的大门时,发现接待你的“医生”是一个长着四方脸、看上去憨憨的家伙——它会像其他医生一样彬彬有礼的向你问好,询问你的感受并为你提供治疗的建议和忠告——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不要以为这是开玩笑,也不要以为这是类似于《星球大战》中那些荒诞不经的关于未来的遐想。事实上,在一些致力于在医学中更广泛的使用计算机的专家努力下,用电脑来充当医生正在成为现实。

首都医科大学的秦笃烈教授是国内少有的关注计算机在医学中应用的人之一。在他看来这项方兴未艾的工作能为我们现有的医疗体制带来一场革命,遗憾的是如此之多的人尚未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计算机被用于医院日常事务或者财务的管理以改善医院的管理水平及降低成本,是最常见也是最容易被人想到的。”不过,计算机带来的好处远不止于此。秦教授认为:“计算机对医学最具革命性的影响还在于它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为病人之间广泛而有效的交流提供的便利以及能够在相当程度上代替医生进行通常的问诊工作。”

秦教授说:“教育家孜孜以求的理想方式是教师以交互式启发性的讲授来代替‘填鸭式’的讲授;学生则由被动变为主动、从死记硬背变为深入信息海洋的参与式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信息从难以获得变为随时随地可得,也就为这种转变提供了可能。”一个简单的例子是数字化人体图谱的应用。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能够任意查看人体任何一个部位的三维结构,深入到血管这样的微小天地中“进行实地考察”,而无须解剖大量的尸体。这不仅能使学生的感性知识大大增加,而且能大量节约教学成本和时间。此外,许多基础和临床的实验环节使用数字方式模拟,也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积累较多的经验,迅速提高临床诊断能力。电子病历和联机文献检索的广泛使用,则会使医生的科研工作更加容易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继续学习的机会。“曾有专家称,如果勤奋的学生每天晚上阅读两篇文献,一年下来,他将落后800年。其中固然有夸张和幽默的成分,但他所表达的意思——不依靠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大量信息,未来的医学创新是不可能的——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病人之间的交流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一个患者的亲身经历对于其他患有同样疾病的人来说非常有意义,因为一些相同的感受能够使他们彼此得到一些非常有意义的启发。而无可否认的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病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了越来越便利的方式。”秦先生说。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去年还是风云人物的计算机芯片巨头——前英特尔公司总裁格罗夫,数年前被诊断患有一种罕见的癌。正是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他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病友及家属的帮助,最终得以度过难关并攀上事业的颠峰。显然,格罗夫的故事为秦先生的论断作了一个非常恰当的注脚。目前,在因特网上有成千上万个由病人和病人家属组成的各类讨论组,相互交换着应付某类疾病的心得并获得彼此的支持和安慰。“可以想象,随着网络的普及,这样的讨论组将会越来越多,也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事实上,开发收集病历资料的计算机应用程序才是难度最大,同时也是引来争议最多的一个领域。”秦教授认为。用计算机收集病历换句话来说即是用计算机代替医生进行传统的问诊过程,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作进一步诊治的参照以及为患者提供必要的保健信息等。“这在技术上存在许多困难,但更大的障碍来自医学界一些人士的反对。”传统的观念认为,医生的工作是一种极其高尚和充满人道主义的工作,医生充满感情色彩的表情和话语是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和充分交流的一个重要条件。而这是准确判断病情、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病人迅速康复的前提。如果用一台冰冷的仪器来代替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医生,显然无法保证取得病人的完全信任,同时也是非人道的。此外,一个优秀的医生并非靠几句固定的套话进行问诊,而是根据具体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达到目的。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随机应变,能够帮助他不断提高准确率和治愈率。而这显然是计算机所不能企及的。

但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计算机在为病人问诊时的确无法做到像真人一样的随机应变,但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比如:事先储存在计算机中的相关资料可以随时供问诊人调用,在对某个术语或者症状不太清楚时,患者可以得到更多的帮助。这对问诊人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提供有用的资料都大有好处。“国外的一些研究表明,通过计算机得到的病历提供的关于患者的信息并不比医生的少,只要设计者考虑周到,得到的信息甚至更清楚、更具条理性。”一个优秀的问诊程序能够设计更多的分支来增加所得信息的可靠性,正如一名优秀的医生。而对计算机的所谓非人性化的指责更是无稽之谈。且不说现实中存在着许多的足以令患者心寒的医生的面孔,问诊程序自身的进一步优化也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友好的界面,从而消除使用者对仪器的不信任感。他认为:“计算机可以问问题,回答问题,对不理解的概念做出解释,提供劝告和建议以及提供鼓励性话语,在提供信息中甚至还可以包含一些幽默。”这些都能让使用机器的人更加轻松。“对一组使用机器问诊的人所做的调查表明,他们并不存在明显的拒绝或是反感的情绪。”

“总的来说,更广泛和更好的在医学中使用计算机,也许能够改变目前医疗体系中以医生而不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不合理状态。”秦教授总结说。现今的医护制度多少带有一些“家长制”式的色彩。“这不仅表现在医院的工作常常不是从‘病人怎样更方便’,而是从‘医院怎样更方便’来考虑;而且医生在做出治疗决策时,很少真正考虑到病人的‘知情权’,从而剥夺了病人自我依靠和自我尊重的权利。”有统计认为,在美国每年大约65万例全子宫切除术中,有大约30~50%是完全没有必要做此种手术的。因此,“只要病人需要和愿意,就应该鼓励他们做出自己的临床决策并且应该帮助他们这样做。”显然,问诊程序具有的资料库及随时可得的医学信息都有利于病人做到这一点。

当然,计算机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譬如,网上医疗信息的不可靠程度就非常令人担忧。”秦教授认为,“但这并不能成为一个反对在医学领域中使用计算机的理由。因为垃圾信息到处都存在。需要注意的一点倒是,提倡应用计算机并不意味着要完全用它们取代人,而只是如何充分发挥这种已经在其他领域内发挥出巨大能量的新工具在医学领域中的潜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